5月28日纪念大会视频发布 ...
《文汇报》“大白话”忆谭其 ...
上海市政府门户网站中国上海 ...
《文汇报》复旦纪念谭其骧百 ...
《解放日报》复旦纪念谭其骧 ...
凤凰网:复旦大学纪念谭其骧 ...
《新民晚报》谭其骧先生百年 ...
谭其骧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大会 ...
纪念谭其骧先生百年诞辰纪念 ...
日程安排_纪念谭其骧先生百 ...
嘉宾名单(部分)_纪念谭其 ...
长水永泽——谭其骧先生百年 ...
谭其骧历史地理讲座:谁知盘 ...
网站更新日志
复旦大学正门展板展出谭其骧 ...
谭其骧青年历史地理学者论坛 ...
第四届谭其骧禹贡基金优秀青 ...
谭其骧历史地理讲座:技术、 ...
谭其骧历史地理讲座:建立跨 ...
《文汇报》报道谭先生百年诞 ...
《文汇报》报道上海学界纪念 ...
《嘉兴日报》报道复旦纪念历 ...
《东方早报》报道复旦纪念历 ...
《人民日报》报道谭其骧百年 ...
《光明日报》报道复旦大学纪 ...
《解放日报》报道复旦大学纪 ...
新华网报道复旦大学纪念谭其 ...
昨日国内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复 ...
今天上午谭其骧先生铜像献花 ...
谭先生铜像献花仪式将于本月 ...
 
首页 长水集粹 秦郡界址考 
历史好比演剧,地理就是舞台;如果找不到舞台,哪里看得到戏剧!
 
谭其骧先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,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科的开创者,本所的创始人和首任所长,并历任复旦大学历史系主任、校务委员、校学术委员。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(院士),三届、四届、五届全国人大代表,九三学社中央咨询委员,2009年被评为上海市60年来最有影响的科学家之一。谭先生诞生于1911年2月25日,病逝于1992年8月28日。为纪念谭先生百年诞辰,特建立此网站,以表达我们对他的怀念,以及努力继承优良传统、开创辉煌未来的信念。
 
秦郡界址考
作者:佚名 来源:本站原创 添加时间:2011-03-04 阅读:2669
 

    谭先生的这篇文章出自《长水集》上,人民出版社,1987年版,第13—21页。该文最早发表在《真理杂志》(1944年3月)上。本电子版为PDF文档,winrar压缩,内容仅供参考,转载以原刊文本为准,并请注明出处。

    点击下载电子文档秦郡界址考.rar

 

秦郡界址考

清儒及近人考秦郡者夥矣,纷纷聚讼于郡目之出入,建置之先后,独于界址,辄略而勿及;然二千年来郡县界划,实肇基于斯,岂可置之不究?杨守敬《嬴秦郡县图》一准《通典》,自序曰:以君卿之说较古也。余考君卿之说既不合于同时之《元和志》,且与马、班记载亦多显相剌谬者,是未必确可依据。窃谓汉制袭秦,其间增损离合之迹,往往可寻,与其轻信《通典》,孰若推本班《志》,究其因革,为差可近于事实也。爰本斯旨,悉心钩稽,详加厘订,既著之图,复为之辨,以俟世之大雅君子教焉。

  内史  杨图东尽今豫陕省界,关中之地为秦王业所基,断不能割以隶外郡;秦函谷关在今灵宝县西南里许,是则豫境自灵宝以西,亦当在内史界内。杨图东南抵今陕、鄂省界,按《秦本纪》、《楚世家》,秦败楚丹阳,遂取汉中之郡。武关,应劭以为秦之南关,京相璠以为楚通上洛阨道。是自关以南,丹阳之地,亦当属汉中。

  汉中  北界辨见内史,又东北今郧、郧西、白河诸县之地,杨图以隶南阳,按其地汉属汉中,秦亦当属汉中。

  蜀郡 杨图西尽临邛,南不逾大渡,按《司马相如列传》:邛莋冉駹者,近蜀,道亦易通,秦时尝通为郡县,至汉兴而罢。是邛莋冉駹之地,皆在郡界内。西有邛则不止于临邛,南有莋则兼有大渡内外之地矣。邛于《汉志》为邛崃山北,邛水之域,青衣、徙二县;莋于《汉志》为邛崃山南,至于旄牛之地。(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划昭注引常璩曰:邛崃山本名邛莋,故邛人、莋人界也。)汉武帝收邛莋以为沈黎郡,虽郡治在大渡水北,然罢郡而后,都尉乃在水南之旄牛。常璩《蜀志》:周赧王三十年,秦蜀守张若取笮及其江南地。江即大渡矣。则旄牛之内属,不始于汉也。汉越嶲郡治邛都,属县多以笮名,知其地亦为邛莋人所居;然距蜀遥远,相如镂灵山、梁孙水始得通之,非秦之故壤矣。

巴郡  杨图东尽今川、鄂省界,按《秦本纪》:昭襄王三十年,蜀守若伐楚,取巫郡及江南地,以为黔中郡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巫县,故楚之巫郡也,秦省郡立县,以隶南郡。是巫县地初入秦当属黔中,后属南郡,未尝属巴。巴郡东界,但当东至鱼复,与汉制同。常璩《巴志》:巴子之地,北接汉中,南极黔涪。秦置郡当因巴子故封,是江南自今涪陵以东黔江下流之地,亦不得在界内。

三川  西界辨见内史。南境鲁阳、犨、叶阳,当属南阳;东南境昆阳、应、父城、襄城、郊、阳城、负黍,纶氏,当属颍川。汉制如是也。《高祖纪》:与南阳守龊战肇东,破之,略南阳郡,齮走保城守宛。可确证犨为南阳边县。新郑、苑陵、尉氏,疑亦当属颍川,故郑地,韩所都也。尉氏,《汉志》属陈留,陈留,梁之分郡;顾《孝王世家》言其西界至于高阳。高阳,亭名,《续志》属圉县,尉氏更在其西,则汉初不属于梁也。东境圉当属陈郡,《汉志》如是也。自大梁以东,当属砀郡,汉属陈留。《秦本纪》:庄襄王元年,韩献成皋、巩,秦界至大梁,初置三川郡。其时大梁犹在界外,至始皇二十二年,始获大梁,魏王请降,尽取其地,以为砀郡,此为大粱属砀之明证。自河以北,河内之地,于三十六郡当属河东,后自为郡。(详本书《秦郡新考》)楚汉之际为殷,全祖望曰:太史公序十八王曰“魏分为殷”,则不属三川矣。按河内入秦,在昭襄王时,时三川之地,犹为周、韩所有也。

颍川  西北界辨见三川。东界,南界略依汉制,旧不知秦有陈郡,故以汉之淮阳、汝南为颍川旧壤也。

河东  秦初并天下时,郡东境当有河内之地,辨见三川。河内当北尽安阳,安阳故魏邑宁新中。《秦纪》:昭襄王五十年拔之,更名。时邯郸犹为赵有,自邺以北,始为赵境,战国赵魏之国界,大抵即秦之郡界矣。汉河内郡界亦北包隆虑、荡阴,安阳汉为荡阴县地。其后别河内为郡,二郡当略依今豫晋省界为界,汉制固如是也。

东郡  东以济水为界,济东谷城秦属济北,见《留侯世家》,寿良汉初属梁,《孝王世家》北猎良山,即其地。于秦当属薛郡(辨见砀郡)。东北自茬平以外,亦当属济北,汉初之制如是也。(《汉志》高唐属平原,《王子侯表》茬平为济北王子国,《郡国志》茬平属济北。)《汉志》济阴郡及山阳之成武,亦当在界内。据《秦纪》,《穰侯传》,昭襄王时,穰侯封陶,蒙武伐齐河东为九县,竈攻齐取刚寿。盖其时所下齐地,并以属陶;穰侯既卒,秦复收陶为郡;迨始皇五年,定酸枣、燕虚,明年拔濮阳,遂并陶于卫,以置东郡;其后汉收项羽梁地东、砀二郡,自取东郡河、济之间以通齐,而以砀郡及东郡济、濮以左王彭越,都于济阴之定陶,济阴自是属梁,迄于粱孝王不改。后人以济阴为梁之分国,因谓秦属砀郡,未尝深考也。《高祖纪》、周勃、曹参、樊哙诸《传》:二世三年,攻破东郡尉于成武。知成武为东郡属县,济阴介在濮阳、成武之间,益知其属东而不属砀矣。(成武汉初属济阴,《外戚侯表》邛成侯下注云:济阴邛成,在成武之东南也。《续志》邛成省入成武,成武还隶济阴。)

砀郡  西界至大梁,辨见三川。北无济阴,辨见东郡。西南柘、苦二县当属陈,《汉志》如是也。南界当有《汉志》沛郡西北诸县之地。《梁孝王世家》:武帝元朔中,平王襄有罪,削其八城。(《汉书·文三王传》作五县,钱氏大昕已证其不可信。)《王子侯表》,孝元以后梁王子分封属沛者又八国。以地望准之,自郸、谯北至芒、栗,则所削八县也;自栗以西北,则分封别属之八邑也。(见《汉志》者六。)沛与山阳、陈留皆邻接梁国,所以知削县入沛者,以《汉志》三郡领县之数,沛为特多也。(沛三十七,山阳二十三,陈留十七,沛属县得自其他王国分封者仅二县,而山阳领县中,已有八县得自梁、东平之分封。)故吴、楚之反,先击梁棘壁,足证其时砀南之地,犹为梁有。(棘壁即《睢水注》之棘亭,在芒县西南。)汉之东平及东郡之寿良,虽亦在梁孝王封域内,地近齐、鲁,似不得属砀,山阳自泗以东亦然。全祖望曰:东平本宋地,宋亡,齐得之,本不属梁,其属梁自封彭越始,秦属齐郡,楚汉之际,属楚国也。今按项羽自王粱楚地九郡,而齐地别为齐、济北、胶东三国,东平若秦属齐郡,则羽不得有之,当从《元和志》作属薛郡。迨羽亡而分其楚地王韩信,梁地王彭越,楚大梁小,故割东平之地以畀梁耳。

辽东  东南当逾今鸭绿江,有朝鲜半岛东北隅之地,南近大同江。《太康三年地记》:乐浪遂成县有碣石山,长城所起。《晋志》:遂城县,秦筑长城之所起。<通典》:长城起遂城碣石山,遗迹犹存。按遂成废址在今平壤西南,是秦境近于大同江之证一也。《史记·朝鲜列传》,汉与朝鲜以浿水为界。《魏志·东夷传》引《魏略》:汉以卢绾为燕王,朝鲜与燕界于溴水。溴水即浿水,传写致讹。浿水即今清川江,汉初封疆当因秦旧,是秦界近大同江之证二也。

上谷  南界循汉制,旧不知秦有广阳郡,故举蓟南之地亦以属上谷也。<匈奴列传》:武帝元朔中,弃上谷之斗辟县造阳地以予胡。《汉书》传末赞曰:弃造阳之北九百余里。造阳,燕筑长城所起,故址无可确考,要必为上谷属县中之最北者。元朔以前,汉之斗辟地在造阳之北凡九百余里,则至少包有今之上都河一带。汉初疆界当因于燕、秦之旧,是杨图北止于今之赤城,失之近矣。

南郡  北界自今襄阳以北,抵豫鄂省界,邓、山都、筑阳、阴、酂诸县,于汉属南阳,秦亦当属南阳。诸县中山都最偏南,旧为南阳之赤乡,秦以为县,见《沔水注》。东界自邾、鄂以东,初属九江,改属衡山;邾,楚汉之际为衡山王吴芮所都。南与长沙、黔中接壤,其界当在今湘鄂省界之北,汉制如是也。西界缘江应包有巫县,同汉制,辨见巴郡。其南清江流域,为故楚黔中郡地(参《责善》半月刊二卷十九期严耕望《楚秦黔中郡地望考》),秦亦当属黔中。于汉亦属武陵,不属南郡;武陵,黔中之更名也。

泗水  北界循汉制沛郡、楚国之界,不得有滕而有傅阳。汉楚国即秦泗水郡,沛者楚之分郡也。又不得沛郡之公丘、广戚,而有东海之阴平,前者本鲁壤,后者本楚壤,由孝武以后,王子封侯而改隶者也。西北界见砀郡,西南循汉制沛郡界,包有下蔡。自下邳、凌东傅海,于汉为东海、泗水、临淮三郡国之地,于秦当属东海。汉之临淮,据《晋志》系析沛、东阳二郡所置。淮北下相、取虑、徐,则沛分也,秦属泗水。自盱眙、淮陵以南,渐于江海,则东阳分也(盱眙、准陵,并江都王子之封国,江都,东阳之更名也,《汉志》曰广陵),秦属东海。

薛郡  东界当有《汉志》东海之郚乡、合乡、昌虑、建阳、承,故鲁境,由王子封侯而别属者也。南界辨见泗水。自傅阳东渐海,旧亦以属薛,以不知有东海郡也。西界辨见砀郡,而《汉志》山阳之瑕丘,实鲁之分封也。北界凡《汉志》泰山属县斗入鲁、东平二国之间者,悉当在界内,其改隶盖亦由于王子分封,乘丘、宁阳、桃山、桃乡、富阳,皆载于《侯表》,刚、巨平故亦鲁地也。自亭亭、梁父而北,当属济北,汉初之制如是也。杨图几尽举泰山以属薛,非是。

九江  江北东界辨见东海,西界辨见南郡,其在今豫境者,循汉制江夏之界。江南皖境当有今青弋江流域以西之地,汉丹阳郡境,旧以为秦属鄣郡者也。按鄣非三十六郡之一,乃秦末或楚汉间诸侯王所增置,清儒已有定论。鄣郡析自会稽,然方其建置之初,非得全有《汉志》丹阳郡之地,今青弋江于《汉志》曰庐江,江在汉初庐江郡界内,故郡以水氏,而庐江者,九江之分郡也。孝武元狩初,衡山国除,更立六安国,但有衡山故境东北之地,其南则并人庐江,西南则立为江夏,庐江既得衡山之地,遂割其江南诸县以隶于鄣(始改称丹阳)。自是郡境悉在江北,而庐江遂名不符实。赣境自汉之安成以西当属长沙,汉制如是也。汉武帝时,以宜春、建成、安平为长沙王子封国,疑其先亦当属长沙。九江西境后分为衡山(详本书《秦郡新考》),衡山北不得有六;六,楚汉时九江王英布所都,南有今潜、霍诸山,即秦汉所谓衡山矣。

会稽  西界当有《汉志》丹阳之东境,辨见九江。南界杨图从《通典》、《通考》,全有今浙江省境,而《元和志》、《寰宇记》则并以旧台、温、处三州为秦闽中郡故壤。考《史记·东越列传》,秦已并天下,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皆废为君长,以其地为闽中郡。明闽中兼有东海之地,东海实当今浙江南部,都东瓯,即今永嘉。是李、乐之说,较杜、马为可信也。

长沙  北界辨见南郡。东界辨见九江。南界据《南越列传》当有粤境阳山关以北,桂境汉零陵县以西之地,湘境自九疑西南,汉属苍梧,于秦当属桂林。

邯郸  秦初并天下,分太行以东赵地为邯郸、巨鹿二都:邯郸当有西部山丘地带,《汉志》之赵国、魏郡、常山、真定、中山;巨鹿当有东部平原地带,《汉志》之巨鹿、广平、清河、信都、河间。《通典》以南北剖分二郡,邯郸但有南部赵、魏、广平之地,较之巨鹿,不过四分之一,广狭悬殊,毋乃不伦。况广平为巨鹿之分郡,《郦注》、《续志》具见始末,邯郸犹不得有之乎?全祖望以常山、中山、真定属诸邯郸,虽未有明证,却合情理。其后析邯郸北部为常山。(详《秦郡新考》。)常山得战国中山故地,自房子以北属常山,白鄗以南属邯郸,鄗,赵之王子侯国也。《汉志》巨鹿之象氏、柏乡、广平之张,皆赵之王子侯国,其初亦当属邯郸。东北当有《汉志》涿郡之樊舆、广望,中山王子之封国也。而中山之北新城,志末刘向论十二国分域,以为涿郡属县,盖后来益封中山者,于秦当属广阳。南界辨见河东。

巨鹿  西界辨见邯郸。东北有《汉志》勃海郡之地而不全;北则安次、文安当属广阳。《武五子传》:燕王旦坐藏匿亡命,削其三县。此其二也。东则自浮阳、章武以南,当属济北,战国齐之北地,其间侯国,皆齐所分封。惟居中大河左右之地,据《王子侯表》,汉初属广平、清河、广川、河间诸国,秦属巨鹿。《通典》举易、滱以南,呼池以北,沧海以右,《汉志》涿郡、中山、河闻、勃海之地,并以属秦之上谷,最为疏谬。

齐郡  齐之西境,秦自昭襄王以来,已稍蚕食之,后分隶于东、薛二郡。始皇既举全齐,遂裂其地以为齐、琅邪二郡。齐南括泰、岱,北临渤海,有今鲁北之平原地带,琅邪西起沂沭,东迄荣成,有今鲁东之半岛丘陵地带。琅邪于秦地为极东,故《始皇纪》二十八年东巡狩,登琅邪,刻石颂秦德,言四迄则臼东有东海,言东土则曰至于琅邪也。杨图从《通典》,齐郡东逾潍胶,至于海;琅邪但有高密以南沂沭上游;如是则琅邪东界,转不及齐郡之远,显与史实背缪。二郡分界,据《王子侯表》考之,滨海略以《汉志》北海郡之丹水为界,水西故甾川之分壤,甾川齐之分国;水东故胶东、胶西之分壤,二国皆析自琅邪者也。内地略以菑、汶与潍、沂之分水为界,《汉志》琅邪郡之西北隅当属齐,汉初属菑川;泰山郡之东边诸县当属琅邪,汉初属城阳。齐郡后析为齐、济北二郡(详《秦郡新考》)。齐得《汉志》之齐、菑川、千乘,兼有北海之地。济北得《汉志》之平原、济南、泰山,兼有勃海、东郡之地。自汉文帝析齐郡为齐、菑川二国,齐但有故郡之西半,而《三王世家》武帝立子闳为齐王,犹曰:关东之国无大于齐者。齐东负海,天下膏腴地,莫盛于齐者矣。故知齐兼有千乘十五县之地也。千乘当济、漯人海之口,《河水注》引伏琛日:河海之饶,兹焉为最。郡属县被阳、繁安皆齐王子之封国,使齐无千乘,则《汉志》齐郡仅十二县,断不足以当关东大国之目。滨海之县惟台乡,又为成帝时析自菑川者,焉得有负海膏腴之誉乎?王氏国维《汉郡考》据《史记》讹字误以汉初千乘之地为属于胶西,辨见拙著《汉初封建图说》。《史记》集解引徐广曰:济北分平原、泰山。此指汉初之济北而言,秦之济北于汉初为济北、博阳二郡,自吕后以后,有济南而无博阳,济南即博阳之更名也,故知济南实济北故壤。

琅邪  西界辨见齐郡。西南当有《汉志》东海之费、南城、即丘、利成,本城阳王子之封国。其后析其东北境为胶东。(详《秦郡新考》。)琅邪有《汉志》之琅邪、城阳,胶东有《汉志》之东莱、胶东、高密,而琅邪自今胶州湾以东,亦当属胶东;其中皋虞一县,明为胶东王子之封国。郡名胶东,而地跨胶西者,犹济北之兼包济南,辽东之辖有辽西也。

黔中  北接汉中,有峡江两岸及清江流域之地,辨见巴郡、南郡。杨图从《通典》悉以摈之界外,盖由误以汉武陵郡为尽得秦黔中郡之故境也。西北今四川东南隅黔江流域之地,郦元《江水注》以为乃昭襄王时司马错取楚黔中地所经由,疑亦当在界内,汉初始割属巴郡。西界无可确征,《汉志》武陵郡西界包有今贵州东部旧思南、思州等府,此殆武帝经营西南夷所增辟,杨图径以为秦黔中之故界,非也。

陈郡  郡境于《汉志》为淮阳国、汝南郡。《始皇纪》:二十三年击荆,取陈以南平舆,虏荆王。陈为淮阳,乎舆则汝南也。惟汉之汝南有期思、弋阳二县,在淮水以南,盖孝武元朔间削自淮南者,于秦当属九江。(《侯表》六安王子有终弋侯,下注汝南,疑即在弋阳境。)

象郡  旧说郡域限于今越南境及粤省西隅,未得其全。按《海内东经》,沅水出象郡镡成。镡成,《汉志》属武陵,在今湘省西南隅,此郡之北界也。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尉屠睢五军,一塞镡成之岭;明其地在秦越界上。《海内东经》又云:郁水出象郡,而西南注南海。而《高帝纪》臣瓒注引《茂陵书》谓象郡治在临尘,水及县于《汉志》悉属郁林,今桂省之西部也。《昭帝纪》,元凤五年,罢象郡,分属郁林、牂柯。是郁林而外,郡境又兼有《汉志》群柯之地。惟界址无可确征,依地势推之,则今黔省东南隅介在镡成、郁林之间,滇桂接壤地带距临尘近而距且兰、夜郎远,或足以当之矣。

东海  郡境全有《汉志》之泗水、广陵二国,东海、临淮二郡有之而不全。泗水,汉武析东海所置,非秦之泅水。广陵,故楚汉之际东阳郡,盖分东海南境所置,其地介在江淮间,右九江,左大海,旧不知秦有东海郡,遂以为九江之分壤;不思九江自是南楚,安得有东海滨之地?故自楚汉之际下迨汉初,九江及其分郡衡山、庐江、豫章则为淮南国,东阳及其南北滨海之郡东海、吴、会稽则隶荆、楚,虽君主数易,疆界固判然不变也。汉之东海西北接于泗、祊,于秦当分属薛郡、琅邪、泗水,辨已见前。临淮,汉武析沛,东阳二郡置,其在淮北者,故沛地也,秦当属泗水。

  (原载《真理杂志》第一卷第二期,19443月)

 



  上一篇文章:秦郡新考 ( 03-04)
  下一篇文章:讨论两汉州制致顾颉刚先生书 ( 03-04)
 

   
上海市邯郸路220号光华楼西主楼2101室(200433) 电话:8621 6564 2714 传真:8621 6564 8870
本网站由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主办,原创信息版权所有,转载请事先联系!网站开发及维护路伟东
禹贡网  复旦大学  更多